“文學藝術的創(chuàng)作,有賴于作家、藝術家創(chuàng)造性的勞動,靈感往往就出現(xiàn)在勞動過程中最富于創(chuàng)造性和效力最高的那一刻。所以,富于創(chuàng)造性是靈感的最基本的特征。”
富于創(chuàng)造性,確實是靈感的最基本特征。
從前,有個國王,左眼瞎、右腿瘸。一次,他從全國各地請來了有名的畫家為他畫像。要求既要畫得像又不要有損尊容,也就是說既不要美化更不許丑化他。
第一個畫家把國王端詳了一番,又思索了一會兒,畫了這樣一幅畫:國王頭戴王冠,身穿龍袍,左眼瞎、右腿瘸,和真人一模一樣。
國王一看,破口大罵:混蛋,我就這么難看,殺。
畫家被拉下去砍了腦袋。
第二個畫家吸取教訓,思索良久,才慢慢動筆畫了一幅。
這次國王被畫得不瞎也不瘸,英勇威武,一表人才。
國王一看,大怒:這是我嗎,竟敢愚弄本君,犯欺君之罪,殺。
第二個畫家也被拉出去砍了頭。
第三個畫家上來了。
第三個畫家上來后,對著前面的兩幅畫久久端詳著、思考著,心里充滿了恐懼與擔憂。良久,靈感猛地涌了上來,他迅速提筆畫了一幅。
國王這次一看,頓時大喜,拍手連聲叫著“好、好、畫得好,重賞。”
這幅畫上,國王正外出狩獵,一個獵物進入視野,國王右腿跪下,閉緊左眼,兩手端槍瞄準獵物,準備射擊。
這一極富創(chuàng)造性的畫像,國王沒有理由不喜歡。
在廣告創(chuàng)意過程中,靈感的創(chuàng)造性特征同樣如此。
1989年,國外一家廣告公司為英國航空公司制作了一則器宇非凡的“英航環(huán)球”電視廣告片。創(chuàng)意人員于苦思冥想中極富創(chuàng)造性地塑造出了英航的全球形象。
電視畫面上,快速切入的鏡頭變幻出藍天大海、浩瀚沙漠、廣闊田野,無數(shù)不同膚色的男女搏水擊浪、奔向原野、跑向沙漠。人群組成了巨大的人的耳朵、眼睛、口、鼻、眉毛的造型。這些“五官”隨后匯成一張巨大的微笑著的臉。最后,在一架英航班機前,匯聚著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乘客,機長在舷梯旁微笑著為他們指路,廣告語同時打出“每年有2400萬人相聚在英航,全球最受歡迎的航空公司?!边@確實是一則極富創(chuàng)造性的大創(chuàng)意、大手筆。據(jù)說這則廣告的制作費用高達數(shù)千萬美元,制作了9個多月才完成。當然這則廣告也為英航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。廣告播放的第二年,英航的利潤比去年同期就有了大幅度增長。
同樣的路程,人們乘火車需要三四天,坐汽車得五六天,坐輪船要晃悠半個月,而改乘飛機則僅需幾小時。在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,人們出門旅行選擇交通工具時的一個主要理由就是快。商人自不用說,早到一天,可能會有數(shù)十萬甚至數(shù)百萬合同、訂單進皮包;晚去一日,便只得心急火燎地看著別人把錢揣進口袋。不僅商人,公務員、探親訪友者等全狠不得生出翅膀早點飛到目的地,就連旅游度假者也無不盼著早日到達旅游勝地多飽幾天眼福(當然,那些想要一覽沿途風光者除外)?;诖?,奧斯卡航空公司做的一則廣告中用創(chuàng)造性的廣告語迎合了乘客的上述心理,打出這樣一句極富創(chuàng)造力的廣告語“奧斯卡——用分鐘來測量大西洋?!?/FONT>
我們知道,世界上測算速度的單位一般為小時,稱“時速”。而奧斯卡航空公司大膽創(chuàng)新,用“分鐘”作單位,極顯其速度之快。另外,大西洋是地球上的第二大洋,它隔斷了歐、非、美洲,使其天各一方。如此遙遠的旅程,奧斯卡航空公司卻用分鐘來測量,來計算,足見其飛機的速度之快,這一創(chuàng)造性的廣告語正中乘客心理。
另一家國外航空公司的廣告創(chuàng)意在迎合乘客心理上同樣極富創(chuàng)造性?!皬哪橙掌穑笪餮髮⒖s短2000?!背龔V告語外,畫面上還有一張被撕去一角的大西洋地圖。乘坐這家航空公司的飛機,竟能將遙遠的航程一下縮短2000。這一富于創(chuàng)造性的訴求讀來讓人回味無窮,自然會吸引乘客注意。
在做了上面的分析后,我們就會覺得黑格爾下面這段關于靈感的論述真叫切中肯綮:
“要煽起真正的靈感,面前就應該先有一種明確的內容,即想象所抓住的并且要用藝術方法去表現(xiàn)的內容。靈感就是這種活躍地進行構造形象的情況本身。”
經過前面對靈感特點的探討,我們也就知道了靈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。
下面還是引用劉叔成先生在《文藝學概論》中的一段論述來作為對靈感的總結性解釋:強烈的生活感受,豐富的知識積累,艱苦的藝術構思。從反映論講,靈感的出現(xiàn)是作者認識的的飛躍;從心理學上講,靈感則導源于特定的神經聯(lián)系的突然溝通。所以,靈感雖以偶然的形式出現(xiàn),卻體現(xiàn)了必然的內容和規(guī)律,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辨證統(tǒng)一。
同時劉先生還用了一段形象的比喻,他把靈感的產生比作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,“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?!保淌猓骸兜麘倩ā罚┻@就是說要獲得靈感,首先必須專注,即從具體的創(chuàng)作任務出發(fā),把構思集中于特定的對象。
第二階段,“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(歐陽修:《蝶戀花》)這就是說靈感的到來還必須有艱苦探求的精神,要為完成特定的構思任務,尋找最完美的藝術形式、藝術手法和文學語言等。
第三階段,“眾里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?!保ㄐ翖壖玻骸肚嘤癜?#8226;元夕》)這就是說,經過以上兩個階段,終至頓悟,靈感到來。即經過艱苦的精神生產活動,實現(xiàn)了創(chuàng)作過程中認識的飛躍,豁然開朗,迎刃而解。
靈感產生的這三個階段,如果講得更概括一點,那就是周恩來同志總結的8個字:“長期積累,偶然得之?!膘`感的到來有極大的偶然性,人們不可能加以計劃、安排。但它恰恰又是作家長期的生活積累和藝術實踐的必然結果。同人們的技術、技藝活動相比較,文學藝術作品的產生,具有更大的創(chuàng)造性,因而靈感在文藝創(chuàng)作中的作用就更加顯著。但是,我們決不能因此夸大靈感的作用,把靈感神秘化。
第一,文藝創(chuàng)作需要靈感,但又不能單憑靈感。不僅靈感本身是作家藝術家生活實踐、藝術構思的產物,不是什么“神力的憑剛”,而且靈感的突發(fā)性、短暫性決定了它不可能擔負起全部創(chuàng)作任務。二三十字的抒情小詩,可能是靈感襲來的產物,而數(shù)千乃至上百刀字的小說,便決不能僅靠靈感的勃發(fā)而一揮而就。清代陸世儀說:“人性中皆有悟,必工夫不斷,悟頭始出,如石中皆有火,必敲擊不己,火光始現(xiàn)。然得火不難,得火之后,須承之以艾,繼之以油,然后火可不滅。故悟亦必繼之以躬行力學,罕譬而喻,可以通之說詩?!边@里所說的如敲石出火的悟,目然就是我們所說的靈感。陸世儀的論述強調,只有‘功夫不斷’才能產生靈感。而靈感產生以后,還得“繼之以躬行力學”,才能在實踐中產生作用。這是很有見地的。
第二,靈感并非文學藝術創(chuàng)作所獨有的現(xiàn)象,在科學研究、技術活動以及一切創(chuàng)造性勞動的領域,靈感現(xiàn)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。
引用了這段話之后可感覺到,劉叔成先生對靈感實質的論述確實非常精辟。對于廣告創(chuàng)意來講,這自然也是條“放之四海而皆準”的道理。